党员干部读《与领导干部谈历史》心得体会读后感5篇最新精选

悦读网-读书,分享!

党员干部读《与领导干部谈历史》心得体会读后感5篇最新精选

读书心得/2021-05-12 04:16:33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与领导干部谈历史》是一本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剖析,引领党员干部以史为鉴、知古鉴今。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与领导干部谈历史》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与领导干部谈历史》读后感

伴随着新年的第一缕春风,习近平主席在军队的一次会议上与领导干部们促膝谈心。从政治到军事,从现实到历史,引经据典,娓娓道来,尤其是告诫这些领导同志要学点历史,语重心长,意义深远。

学习和总结历史文化,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是我们党一贯重视并倡导的做好领导工作一个重要的思想和方法。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在治党治国治军的实践中,始终运用深远的历史眼光、深厚的历史学识和深刻的历史思维,分析现状、判断趋势、把握未来,并且一再强调领导干部不管处在哪个层次和岗位,都应该读点历史,从中汲取有益于加强修养、做好工作的智慧和营养,不断提高认识能力和精神境界,不断提升领导工作水平。新年伊始,面对新的形势任务,习近平主席又一次提出“领导干部要学点历史”,这是不忘初心的生动体现、也是洞察未来的明智之举,更是给了我们一把开启思想文化之门,能够有效梳理和解决现实矛盾问题的钥匙。

观察风云变幻的世界,需要我们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今年开年就不同寻常,放眼全球,乱象丛生。经济、政治和军事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相互交织,其复杂性、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难以预测,尤其对“逆全球化”思潮和意识形态逆主流化现象更需要高度警觉。如果我们能够按照习近平主席的要求,站在新的时代制高点上,重温历史的经验,研究眼下的现实,“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切实做到认清大势,透过现象看本质,就能够“验在近而求在远”,结合各自担负的领导职责,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在错综复杂的世界大变局之中掌握主动,从容应对。

面对国内改革进入深度调整阶段出现的新旧矛盾交织的复杂现实,需要我们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去年经济上“三期叠加”的突出矛盾,在短时间内不会完全解决,今年还会有新的问题不断涌现,其难度只能是有增无减。从当前国外发生的一些情况来看,经济发展问题与社会阶层分化、思想意识异动相互影响,经济风险与政治风险相互关联。这对我们是一个提醒,既不能对大好形势盲目乐观,也不能从单纯的经济视角去观海听风,而应保持思想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敏锐。尤其作为重任在肩的领导干部,还要重视学习历史,善于举一反三。“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从中加深认识带有周期性、规律性的经验教训,正所谓“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无形,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这应是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必须具有的高度觉悟和责仼担当。

保持领导干部应有的气节操守,也需要从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在反腐败的严峻斗争中,习近平主席多次用历史上卖官鬻爵、拉票贿选、拉帮结派导致人亡政息的例子教育全党,同时列举“治绩大举、民称其德”的王安石,“明断讼案、革除弊习”的冯梦龙,“案无留牍、室无贿赂”的郑板桥启迪各级领导干部,用千古流传的爱民心声来滋养和净化我们的灵魂。新年伊始,党风廉政建设永远在路上,既要利剑高悬,更要严格自律。前不久,习近平主席又讲了东汉杨震深夜拒贿的故事,“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当友人、长辈劝他为子孙购置产业,杨震说,“让以后的世人称他们是清官的子孙,我用这个留给他们,不是也很丰厚吗?”这就是希望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古人作为一面镜子,照一照自己,是不是也具有这样一种觉悟,是不是还应有古人所不具备的共产党人的道德品质和精神追求。实践告诉我们,习近平主席要求领导干部学点历史,一方面是为了不断丰富做好领导工作所需要的历史知识,以学益智,以史资政;还有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以学修身,以史为鉴,把现实中发生的一些问题看得更深更透。

提倡领导干部学点历史,需要树立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习近平主席在这方面更是率先垂范,给全党做出了一个好榜样。那就是以敬畏之心仰慕历史先贤哲人,以谦虚之心求教历史这本大书,以智慧之心吸取历史沉淀的精髓,以开拓之心借鉴历史之光照亮未来。我们反对那种把读史和守旧画等号的说法,也不赞成那种钻在故纸堆里与现实工作脱节的做法,了解历史是为现实和争取美好的将来服务的,学习古人是为今人增益的。对过去和今天都不太明白的人,自然很难干出有光明前景的事业。只要站在这个正确的立足点上,我们就能够在历史与现实的时空中任意穿越而永不迷航。

《与领导干部谈历史》读后感2

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发展。作为生活、工作在现代的人,如果不了解过去的历史,就不可能很好地把握中国社会的发展规律,就不可能正确地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也就不能胜任领导工作。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中华民族以历史悠久著称于世,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借鉴历史的经验;许多同志在指导自己立身做人方面,也常常学习运用古人的成功经验,受益非浅。可以说,中国历史是丰富的宝库,前人的经历、经验是宝贵的教科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进行分析、筛选,就可以从中汲取营养,学到有益的东西。

历史是丰富多彩的,对于忙于工作的领导干部来说,不可能什么都学,而要抓住重点。首先要学习中国历史,同时学习一点世界历史;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还要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学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这样,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做好当前的工作。

《与领导干部谈历史》读后感3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专程前往甲午海战故地刘公岛和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蓬莱市,冒雨登临蓬莱阁,回望历史、感悟今朝。他指出,领导干部要多读一点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更多精神营养。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中华民族历来所经历的矛盾与冲突、辉煌和强盛、挑战或威胁,无不饱含着做人道义、治世哲学以及理政经验,确需每位领导干部深学深究、细学细判、活学活用。

要带着崇尚学“历史”,心有所敬才能“海纳百川”。历史是民族国家形成发展以及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每个时代滚滚向前的“车轴”与“轨迹”。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漫长历史,就饱含着历史所积淀而来的诸多智慧和无尽道义。实践证明,历史绝不仅是耳畔传说,更是可汲取精髓的不尽源泉,任何人都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领导干部更是如此。只有将对历史强而又强的尊崇意识化作思想和行动的自觉,才能在历史的沃土中观成败、鉴是非、知兴替、明规律,“温故而知新”“彰往而察来”。

要带着责任学“历史”,心有使命才能“修齐治平”。对历史的最好学习和借鉴就是成为历史大潮的一朵浪花。回望过去,中国史诗波澜壮阔——有抗击外敌侵略的浴血奋战,有争取民主独立的振臂高呼,有实行改革开放的先试先行,有创新发展的继往开来。当历史的接力棒向新时代递交,没有一个人是“旁观者”和“局外人”,有的只是“责任田”和“军令状”。每位领导干部在各自领域,都理应在中国不断前进的历史进程中及时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和使命,进一步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

要带着判断学“历史”,心有思忖才能“步步为营”。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但其前提是要保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学态度。领导干部学历史,不仅仅是要学历史中的成功哲学、绚丽篇章,更要学习历史的经验、教训和警示,并结合当前新时代的实情实际,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倘若盲目地依仗历史、效仿历史,而不革新、不求变,则难以走稳发展的“康庄大道”,到不了美好生活的“远方”。

《与领导干部谈历史》读后感4

通过学习历史提高历史素养,对建设一支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学习历史,要把着力点放在把握历史规律上。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曾说:“言国情者,必与历史并举”。因为“昔日之国情,即今日之历史;来日之历史,犹今日之国情。”一个民族如果不能把握自己历史的规律,就不可能深刻地了解现在和正确地走向未来。

学习历史,有助于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就是使国家富强,使人民幸福。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谁能代表人民的意愿与利益,谁就能执掌政权。一个政党有没有感召力,一个政权能不能长治久安,关键就看它能不能得民心。历史一再证明,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治国铁律,也是贯穿于整个人类历史的主线。靠什么得民心?为民谋利、执政为民是得民心的关键所在。中国历史上的盛世与亡朝都无不证明这一点,现代中国政治舞台上国民党和共产党两党政权易手的事实也再次证明了这一点。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使中国摆脱了贫穷落后的面貌,开始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赢得了民心,巩固了执政地位。

学习历史,要把着眼点放在解决现实问题上。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认真面对各种矛盾和问题,把着眼点放在解决现实问题上来。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生活和社会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经济利益以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社会价值观等正朝着多样化发展,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社会矛盾日趋凸显。领导干部从历史经验中汲取营养,就是要从历史王朝的兴替中认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认识到民心向背对执政党的重要意义,更加坚定地履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加坚定地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记“两个务必”,切实把党的先进性体现到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各项工作中去。

《与领导干部谈历史》读后感5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历史思维。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正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形成了一系列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历史思维就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倡导和身体力行,并要求领导干部掌握的重要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之一。

没有历史知识,历史思维就是一句空话。要提高历史思维,历史是不可不读的。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多次向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发出学习历史的号召,强调要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特别要了解和懂得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现代历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多读一点历史”,要从历史中汲取更多精神营养。

提高历史思维能力,首要的是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中华文明五千年来一脉相承、从未中断,一直延续到今天。几千年来,我国流传下来的各种历史文化典籍浩如烟海。这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领导干部汲取历史营养的不竭源泉。领导干部要从这些历史典籍中,了解中国人民创造的灿烂历史文化,不断增强文化自信。要注重学习我国近现代历史,加深对近现代中国国情和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当代中国的发展同世界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世界历史知识也是领导干部应该学习的。无论是处理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问题,还是处理对外开放中的问题,都应该放眼世界,具有宽阔的眼光。

提高历史思维能力,最为关键的是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坚持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对所读之书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读出历史深藏着的兴衰治乱的奥义和历史发展脉络背后的规律。

<上一页下一页>
  • Copyright © 2018-2024 悦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提升广大文学爱好者听、说、读、写、译等能力,掌握更丰富的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