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流浪地球读后感,欢迎阅读。
《流浪地球》读后感(一):
千年之后,太阳将会毁灭所有太阳系的星球。与其说坐以待毙,不如带上地球寻找新的太阳,开启流浪之旅。地球发动机带着地球前往新家园和史称“流浪地球”计划。地球到达木星想利用引力将自己抛出太阳系,因为发动机没有足够的燃料。意外发生了:由于木星里影响,地球发生前所未有的大地震去。所有人力挽狂澜,但是终究无法摆脱木星的引力,在危急时刻,主角刘启想出办法:点燃木星,让木星爆炸并推离地球。地球开始流浪......
没有人听从他们,只顾返回与亲朋好友做最后的告别,刘启和朋友们的计划陷入困境。看到这儿,我在想:人类终究自私。相互斗争,除了失败以外,没有好处,人类又何时能放下分歧达成一致呢?何时又能把大家的利益看成自己的使命?这样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就不会发生争执战争、极寒、地震、缺氧,让地球发动机无法运转,无法得到原料,让地球向木星坠,人类将会加快进步。
当人们认识到了挽回地球的重要后,努力让可以点燃木星的地球发动机火焰升高。可是还差了不少的距离,在千钧一发之际,领航员刘培强,也就是刘启的爸爸,引爆了领航员空间站和木星,最后英勇牺牲。这是一个悲剧,与刘启的一别成为了最后一别。但这也是美丽的悲剧,人类得救了,地球得救了。地球,又开始了流浪之旅。刘培强知道,留在“领航员”空间站,绝对安全。可他选择了死亡,他知道人工智能莫斯得到联合国的授权,将会“判逃”并实行火种计划,可他选择了自毁。比起那些只想回家,不愿浪费一点时间的人,他甘愿与儿子永别,牺牲自己拯救世界。他舍己为人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身边的警察、消防员、医生......还有许多热心人不也是这样?他们在危难时刻选择勇往直前,救出鲜活生命,而迎接自己的是绝境甚至死亡。我们万万不要等到此时,才珍惜亲情,放下鸡毛蒜皮的小事,再多仇恨与抵不过血肉之情。
在火种计划中,人工智能莫斯放弃地球,想带着人类以及动物植物的受精卵逃跑,繁衍新的人类。我想这样的人类毫无感情,他们没有亲人没有父母。正如电影中所说的“我不想那一别成为我与儿子的最后一别。”人类守护的不仅是这个星球,更不是人类的生命,更是人与人之间的深情,这样人类的历史传统美德,才能祖祖辈辈的,发扬下去。
看完这部影片,我没有陌生的感觉。千万年之后,说不定“流浪地球”会成为现实。流浪是遥远的,而感情和热血是现实的。珍惜与亲人的时光,珍惜自己的生命,让生命变得有价值。
《流浪地球》读后感(二):
故事在太阳氦爆炸的预言中拉开序幕,为了避免地球在爆炸危机中灰飞烟灭,人类成立了联合政府利用高科技使地球停止自转,同时在地球的各个角落修建巨大发动机带动地球脱离太阳系,远离曾经带给人类光明与温暖的太阳。在这个过程中,地球面临着重重危机,陆地淹没,海洋冰封,火山爆发,气温骤变,幸存下来的人们迫不得已进入黑暗的地下生活。在生与死面前,爱情、艺术、鲜花、权势、金钱……都变得无足轻重,人类变得冷漠麻木,在机械的秩序运转中努力争取活着的机会。
当地球脱离太阳系获得短暂的安宁后,少数自以为聪明的公民开始质疑太阳爆炸这一理论,率领历经绝望变得心力交瘁的众人攻击联合政府,指责他们危言耸听,破坏人类的生活与文明。联合政府仅剩的五千人为了保护地球发动机不受损坏,选择了接收众人的惩罚,被抽取了隔离服中的恒温核材料后默默冻死在广袤无垠的冰封的大海上,他们的身躯凝固成五千尊雕像,向世界诉说着他们的坚守与正义。而令人讽刺的是,就在这时,太阳氦爆炸发生了!这个美丽的星球50亿年的壮丽生涯画上了一个并不完美的句号!太阳死了!
"幸运的是,还有人活着!"
小说的一开始读起来并不引人入胜,因为个人的天文知识缺乏读来甚至有些费力,但里面的感情线索亦是非常明显:对地球母亲的热爱,对太阳光明的追求,对生存生命的渴望,对责任理想的执着,我想:如果人类得以延续万代,这颗叫做地球的行星,将是那些为此努力的前人们永恒的纪念碑,而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位公民,都有义务也有责任为在纪念碑上刻下生动而辉煌的一笔,贡献我们仅有的一点力量!
让流浪不再继续!
让生灵找得到回家的路!
《流浪地球》读后感(三):
“希望是这个世界上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选择希望,人生就有坚持的理由。
《流浪地球》的情景设定在太阳步入老年期,地球上的人为了存活,带着地球去找新的家园的故事。也揭示了当灾难来临时,生活中人性光辉和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
故事中的人之所以有勇气去做,是因为他们选择了希望,如果他们不去努力,而是安逸地等着灭亡,那结果截然不同,就算前过程艰难,但是未来是美好的,后者就算过程安逸,结果注定灭亡,这就是希望的力量。
钻石的珍贵在于,给它一束光,它能折射出千道万道的五彩缤纷。希望,给它一束人性的光辉,它肯定也会回赠你成功的缤纷世界,所以希望和钻石一样珍贵。
小说中有一幕使我留下深刻的记忆,反叛军要把坚持流浪地球计划的五千名士兵冻死在冰山雪地中,但五千名士兵当中没有一个人屈服求饶,他们说:“让人类永远保持清醒是不可能的。”他们选择了整个人类的希望,而不是自己的希望。死刑后一个小时氦闪爆发了,太阳开始走向灭亡,所以说这五千名士兵的选择是正确的。他们的选择,拯救了人类。这就是希望的力量。
生活中选择希望的事例很多很多,比如“猪坚强”。如果不是它选择了希望,在废墟中九天九夜都坚持自己的希望,它又怎会有今天安逸舒适的生活?还有最美教师张丽莉,她选择了更崇高一点的希望——孩子的未来,她一推,让三名学生免受病痛之苦,让她们获得了生命和健康。希望是这人世间最朴质的情感,却能带领人们走向光明和未来。
而我们是否也应该像他们一样,选择希望呢?
我想是的。当生活,学习,工作不如意时,我们应该选择希望,坚持走下去。每当我跨过沟壑,走过崎岖的小路,眼前出现一片绿荫,心中顿时变得明朗。你选择了希望,希望也就会选择你,并带给你美好的未来。
我觉得,希望是这个世界上比钻石更珍贵的东西!
《流浪地球》读后感(四):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一听到这句话,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根据刘慈欣的同名小说改编的“流浪地球”。先不说电影的情节怎么样,可能看过原著的不是太多。我是在上学时在图书馆偶然发现的这部小说,当时就被它的书名所吸引,于是就读了起来,原著的篇幅不长,我大概用了两个多小时把它看完,读完之后深深的被大刘的脑洞所折服,同时对里面涉及的物理学、天文学名词很有感触,看来大刘不愧是一名理工男。
首先和电影一样,交代了流浪地球计划的起因,由于太阳氦闪,太阳系将不复存在,人类的救赎计划起初分为“地球”与“飞船”两派,最终因“飞船派”无法支撑完整与庞大而又稳定的生态系统而被抛弃。读到这里就可以体现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这也是我对大刘脑洞所折服的原因。看过《星际穿越》等好莱坞科幻大片的可能都清楚,当地球不适合生存时,他们会选择乘坐飞船去寻找新的家园,但这却是一个漫长的旅程,几年、几十年、上百年、甚至上千年,飞船上的燃料与给养再多,毕竟有限,所以飞船上的人们只能通过休眠来减少给养消耗,茫茫太空,旅途艰险,即使通过“引力弹弓加速”、“虫洞”等方式成功的到达目的地,但还得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那就是新的家园,会不会适合人类居住,人类不可能一直呆在空间狭小的飞船里,就像《星际穿越》的剧情一样,人类派出去的12位宇航员,分12路去12个目的地行星,这是一个孤单且没有回程的绝望旅行,人类在等待多年后,只有三个目的地行星发来信息,其他的9位却消逝在茫茫的宇宙之中。于是人类又派出第二批人员,对这三颗行星进行再次探测,同样是没有返程的旅行。当他们通过“虫洞”到达这三颗目的地行星附近时,却发现他们有两颗是在“黑洞”旁边,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我们可以知道,那里的时间将会变得很慢,在那里,一个小时等于地球上的7年。当他们到达第一颗行星后,却发现二十多年前出发的飞船刚被这颗星球上的超级潮汐所吞噬,他们也在经历一次超级潮汐后发动机进水,为躲避第二次超级潮汐,只能用燃料将水喷出,在回到轨道空间站时却发现时间变慢已严重超出他们的预期,一块来的同伴已经老去了27岁,同时意味着地球上也已经历了27个春秋,而对于他们只是经历了1个小时而已。他们现在还要面对一个更加残酷的现实,由于燃料不足,剩下的两颗星球他们只能二选一,结果他们选择了一个连大气都可以冰冻的星球,原来第一批来这颗星球的人,无法忍受孤单的寂寞,不甘心一个人在这里消逝,故意发出错误的信息,引诱后面的人前来拯救。电影毕竟是电影,最终叛变的人付出代价,主人公飘入“黑洞”奇迹般的进入五维空间该写历史,最终得救。但是现实没有那么多得巧合与奇迹。所以说“飞船派”是行不通的。而选择“地球派”的《流浪地球》,则是脑洞大开,35亿人带着地球通过行星发动机变轨,人们进入地下城,拥有足够完整的、稳定的生态系统,不用担心燃料和给养。人们也不要休眠,可以随时规避旅途的风险。这个脑洞大开想法,标新立异于其他好莱坞大片,真可谓“神来之笔”。这其中也包含了中国的“守土情结”与“愚公精神”,还有中国“人定胜天”的坚强斗志。这也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文化底蕴的不同。
同样面对滔天的洪水,西方神话里使用“诺亚方舟”进行逃生,而中国则是“大禹治水”保天下平安。西方的末世,是“诸神的黄昏”,而中国则是“女娲补天”,中国的文化里没有逃避、没有退缩、没有放弃、没有抛弃,有的却是“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当然还有包容。即使观念不同、信仰不同,只要在中国,都能“求同存异”实现大同,比如一座庙里不仅有“佛”,还有“道”和“儒”,中国的道观也是这样和平共处。小说中的主人公通过参加奥运会和一名日本女子结婚生子,即使最后立场不同,但也没影响两人的情感。而西方却是“十字军东征”以及现在的五次“中东战争”。
正是文化理念与底蕴的不同,才有了大刘这一“神来之笔”,除了这些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小说中还体现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功成不必在我”以及“靳柯刺秦、慷慨赴死”的不怕牺牲以及大无畏精神。“流浪地球”不是一两代人可以完成的,那是计划耗时2500年,100代人的千年大计,小说结尾更是呼应这一点,当叛军打着“还我阳光”的口号处死联合政府高层而高歌时,太阳发生了氦闪,人们处死了拯救自己的人们,这是极大地讽刺。“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正是联合政府高层为了后代、为了地球的希望而功成不必在我、慷慨赴死的大无畏精神的体现。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中华五千年文明一直延续的关键所在。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正是相信真理的人们一贯坚持,流浪地球计划才有希望。人类才有可能到达新的家园。因此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千万不要轻言放弃,一定要记得选择希望。
《流浪地球》读后感(五):
太阳系即将毁灭,人类将地球家园推离太阳系轨道往半人马星系去,历时2500年,100代人。这时候人们会发现,除了生存和生命本身,其余对功名利禄、出人头地的追求都无甚意味。事业上摆人一道的权谋,业务上觥筹交错的应和,锱铢必较的算计,低头哈腰的唯诺,套路和苟且,职位和金钱都不再值得耗费思虑。就连爱情都无意价值,亲情也可随意舍弃,人生价值的排列,仅仅在于去往逃生通道路上的那条长长队列的先后。
而人类的可悲,在于对生命的感悟,非不能置之死地而后得,只有在悬崖处勒住马辔,看见碎石自马蹄处坠入无尽不见底的深渊的那一刻、那一刹,才能突然体会到了生命的分量,才能在人生的圆饼图上把它从一轮新月,瞬间标注成了一个圆盘。
但还好,生活、生命的意义,会在炼狱时顿悟,也会在天堂里发现。
看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如果置身隔绝凡尘的世外桃源,亦会豁然开朗,看向远方。亦会不再拘泥那些看似重值千鼎,实则轻如鸿毛的尘事,而是着眼人类不过短短几十载寿命的本身。
新西兰就是这样的世外桃源。忘却其他,返璞归真。《桃花源记》所述:“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只道生活,无顾功名,大概与此无异。
太阳系的毁灭不过文笔杜撰,无法有切肤之感受。而新西兰之旅,则可有身体力行之亲历。置身其中,才会发现“天空飘来五个字,那都不是事儿”,不再是一种戏谑,而是值得频频点头。
描述一个国家,无非美景、美食、风土、人文。但我觉得这些都不足赘述,只总结为这是一个尚“有问津者”的桃花源,是一个可以了解什么是生活、生命,什么是人类、社会的地方。
足以。
相关文章:
1.《流浪地球》观后感600字
2.流浪地球观后感700字
3.2020抗击疫情致敬最美逆行者感想心得作文5篇最新精选
4.流浪地球
5.2020央视主持人大赛第九期最新观后感评价5篇精选
6.流浪地球读后感2000字
7.流浪地球观后感范文400字
8.流浪地球读后感400字